小程序不同分类下的商业模式
谷歌"猜画小歌"AI应用入驻微信小程序,入驻微信小程序意味着谷歌可以绕过谷歌或者应用商店,通过微信平台直达数亿中国网民。
虽然大家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谷歌AI技术上,但有一点不应该被忽视,那就是微信小程序快速获流的能力除了谷歌,还有很多商家因为不同的目的加入了小程序生态。有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
有的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有的是为了连接微信社交,有的是为了拓展现有微信能力的不足。根据这些不同的功能和流量出入的角度,微信小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内容类:这类小程序利用微信建立的社交关系,依托公众号及订阅号的内容平台或者其他类似知识产品,用小程序提供增值服务,方便用户进行知识付费。主要入口是公众号。
游戏类:如猜画小歌这类小程序游戏,以及年初上线的跳一跳都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用户流量。据亿欧智库了解,这类小程序变现模式为游戏内广告和游戏充值。目前因为苹果限制,只有安卓用户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内充值。游戏类小程序的主要入口为微信聊天入口:如好友会话和群聊会话中的"小程序消息卡片"、好友会话资料和群聊会话资料的"聊天小程序"等。
工具类:此分类下包含不同方向的工具类小程序,小程序+零售,小程序+餐饮、小程序+生活服务、第三方小程序服务平台。这类入口会随使用场景不同改变,主要入口多在线下二维码入口和搜索栏入口。 游戏类 借助小游戏,微信小程序走入普通人的视野,培养用户使用、搜索和点击小程序的使用习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微信借助小游戏类小程序推动了微信小程序的推广和传播。 游戏类流量是一个单线的流量路径。用户点击群分享、好友聊天分享的流量入口后进入小游戏,之后通过客服通知,可以进行单次的用户唤醒。
小游戏的盈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游戏内广告,另一种是用户充值。 小程序游戏是现在投资的热门。游戏类设计理念应专注在"碎片时间"的使用场景上,设计易于上手的竞技排名型游戏来吸引用户。 内容类 微信改版后,公众号内容以信息流图片的形式展现,公众号关联的小程序会在公众号和订阅号名片的底部展示,在文章中,可以插入小程序卡片、图片连接和文字链接,从而实现内容和小程序的互相联通。 公众号利用小程序相互关联,和读者进行互动,满足读者因为阅读文章产生的不同需求。同时部分内容延伸类小程序可以利用"关注公众号领福利"边栏为公众号导流。 内容类小程序可被细分为两类:网站/公众号/App内容移植类和内容延伸类。内容移植类指公众号关联小程序内有和公众号类似的文章内容,以小程序方便用户分享文章。内容延伸类指公众号关联小程序作为公众号内容延伸或者工具补充,如电商商城、投票小程序、愿望墙、答题小游戏或者反低俗投诉入口。
部分内容号拥有不止一个小程序,形成了一个可以互相跳转的小程序网络,以小程序组合的形式吸引用户,让用户流量在自己的小程序中循环从而取得流量红利。也要内容号选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小程序做功能补充,提升用户体验。 从长远角度看,小程序不能取代公众号成为微信内容承载,利用小程序分享,可以为公众号带来更多的阅读量,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因此,内容类小程序中内容延伸类小程序更具有发展前景。 工具类 工具类是一个大类,分类下的各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内容延伸类区别在于,商品的承载和变现不是知识付费这个渠道。内容延伸类小程序更多是为满足公众号读者阅读文章后产生的购买需求而研发的小程序(公众号关联电商)。 从流量的出入口的角度分析此类型的商业模式。
工具类小程序的主要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单次需求满足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分类讨论。从流量的出入口看,工具类小程序需要关注提升用户粘性的问题。目前没有形成流量闭环,不同线上线下场景: 线下店铺、网站、微信分享面对导入的流量无法有效的提供一个导回小程序的通路,使得单次的流量留存有限,但却符合"用完即走"的设计理念。 每一次新产品的产生,流量的迁徙,都意味着会有新的用户分配方式。互联网本质就是注意力经济,谁能拿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谁就变得比较有价值,不仅是小程序,包括其他行业如短视频领域。但是除了小程序内企业流量之争,还有各大平台企业对小程序应用的布局之争。